第186章 霓裳羽衣舞(特鸣谢书友 老童后人_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笔趣阁 > 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 第186章 霓裳羽衣舞(特鸣谢书友 老童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6章 霓裳羽衣舞(特鸣谢书友 老童后人

  不一刻,等候在外朝的汴州夫人周娥皇率二百一十八名乐伎携带多种乐器,一同觐见。

  柴宗训只见周娥皇盛装高髻,衣饰华贵,气质如出尘仙子一般。

  见礼后,柴宗训微笑示意,周娥皇领舞,二百一十八名乐伎一同奏乐起舞。

  《霓裳羽衣舞(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霓裳羽衣舞(曲)》是著名的宫廷乐舞,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合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乐舞交流,是“胡乐”与“华乐”的合璧,也体现除唐代文化艺术创作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

  该曲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乐舞作品,更是唐代大曲的经典代表。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唐玄宗与杨玉环皆身死,霓裳羽衣舞曲终人散,从此渐渐被人淡忘。

  在柴宗训前世时空,南唐后主李煜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十分着迷,与周皇后和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整理排演,也是音乐舞蹈史上的一段佳话。

  南唐亡国之时,李煜将曲谱烧毁,这个版本的《霓裳羽衣曲》失传。

  今日在柴宗训治下的大周皇宫之中,代表盛唐文明顶峰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终于又重现于世矣!

  柴宗训目不暇给,只见大殿中的周娥皇若“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不由心驰神往。

  坐在柴宗训右手席的怡贵妃周女英,看到柴宗训色迷迷的看着姐姐的眼神,气得忍不住伸手过来悄悄的掐他的胳膊,小声道:

  “陛下!您答应过臣妾的…”

  周女英的眼圈已经红了,眼见便要流下泪来。

  柴宗训看着殿中歌舞正入迷,乍一吃痛,心中一怒便想斥责周女英。转眼看到周女英欲哭的神态动人之极,兼心中想起她又怀着自己的骨肉五个月矣,心中立马软了下来。

  柴宗训赶忙握住周女英的玉手,笑道:

  “爱妃放心,朕只是被你姐姐的无双舞技所震撼,绝对没有别的心思。”

  周女英抓紧了柴宗训的手,似生怕他离开自己一般,欣喜的点了点头。

  柴宗训看着周女英绝美的脸庞,叹了口气,心想:

  “当真是绝对的权力,必定趋向于为所欲为。

  靠道德约束掌握权力之人很难,唯有制度约束方可保障。

  朕刚才差点就对周娥皇动了占有的心思,人有时真的只是荷尔蒙驱动的木偶而已。

  还好英儿的爱让朕醒悟了过来。

  且周娥皇事关李煜,朕岂能因为自己的色欲,害了他们两人?”

  思考半晌,柴宗训的心才定了下来。

  一曲舞罢,已是一个多时辰后。

  柴宗训和符太后及众后妃都喝起彩来。

  柴宗训笑道:

  “汴州夫人编修已失传的《霓裳羽衣舞》,令如此文化盛宴重现于世,功在社稷!

  以后汴州夫人需要何等协助,尽管开口,朕皆答应。直接找英儿即可。”

  符皇后欣然道:

  “本宫久闻汴州夫人乃音律、乐舞大家,今日观夫人所编补完成的《霓裳羽衣舞》,当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

  汴州夫人重现此开元盛世名曲,亦足证陛下开创的必也是不逊色的盛世。”

  符太后笑道:

  “英儿姐妹俩都多才多艺,怪不得名动江南呢。”

  周娥皇行礼道:

  “多谢陛下和太后殿下、皇后殿下隆恩!即得认可,那臣妾就排演成熟后,开始将这《霓裳羽衣舞》在我大周推而广之。”

  周女英挽留姐姐周娥皇在宫中用晚膳,众女闲聊了许久,晚膳后,周娥皇才告退出皇宫。

  第二天,十月十一日午膳后,柴宗训在汤启等太监及大内侍卫护卫下,出宫前往“漱玉街”的张昭尚书府。

  柴宗训到府门前时,张昭在两名家仆搀扶下,迎侯在此,见到柴宗训到来,便颤颤巍巍的行下大礼来。

  柴宗训伸手扶起张昭来,道:

  “张尚书身体有恙,无须多礼,快扶张尚书回屋中躺下。”

  待一行人进入张昭的卧房,让张昭躺下后,柴宗训坐在床边握住了他干瘪无力的枯手,叹道:

  “张尚书为朕辛劳如此,朕于心何忍!”

  张昭感动道:

  “陛下一向待臣等亲厚,是老臣的身子骨不争气。

  原本还好好的,哪知夏秋换季时不慎着了风寒,就此一病不起。

  累陛下挂念了。”

  闲聊了一阵儿后,张昭道:

  “陛下,臣年老无用矣,乞陛下允臣致仕,告老归家乡。”

  柴宗训知此时人都重叶落归根,京城再繁华,也是不愿安葬在汴京的。

  柴宗训叹道:

  “张尚书乃五朝老臣,入朕大周后忠心耿耿,于政事上多有功劳。

  如今张尚书年事已高,朕升你为“舒国公”,派人护送你荣归故里。”

  张昭大是感激,挣扎着想爬下床向柴宗训行大礼谢恩,被柴宗训阻止了。

  想到张昭出仕五代,为官经验极丰,而眼光亦极是高明。

  父皇临终前也曾向张昭询问合适的宰相人选,张昭当时推举的是李涛。

  事实证明李涛之材远在后来父皇所选的辅佐自己的托孤之臣、宰相范质之上。

  范质即无识人之明,又无洞见大局的能力,施政能力亦平平。

  而李涛却能一眼看出事物本质、且智谋百出,应对手段多多。

  柴宗训道:

  “张尚书乃五朝元老,临致仕前可有肺腑之言以告于朕?”

  张昭躺在床上思索了片刻,道:

  “陛下文韬武略皆精,如今我大周已一统天下,社稷极其稳固。

  而经济兴盛,国库丰盈,军队忠诚且强悍。

  只是在老臣看来,尚有一处可以加以改进,以使我大周社稷万年稳固。”

  柴宗训大喜,道:

  “张尚书即有如此识见,快快向朕讲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